这是「神希园」的第 918 期 原创 作者 l 周浅图片 来源 l 神希园(ID:shenxiyuan999)总是感觉浑身乏力,没有精神,消化能力也不是很好,甚至还偶尔出现头晕、目眩、心慌等不适……这种症状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,甚至有这些症状的人并不在少数,而在中医看来,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,其实就在于脾胃。脾胃是人体的“中州”,自古就有“脾胃不好百病生”的名言,也有“脾胃一调百病安”的治病妙招。 乏力、没有精神的症状,在中医里被称为“神疲乏力”,诱发这一病症的因素也有很多,但多与气机运行有关,而且以脾气虚弱最为常见,中医认为“脾主运化”,也就是说,脾可以将吃进身体里的食物以及所摄入的水变成水谷精微,之后再滋养五脏六腑,四肢百骸,倘若脾气出现了虚弱,那么就无法制造水谷精微,如此一来,身体自然就会出现神疲乏力等症状。 图片 脾气虚弱之人,常常会伴有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,所以,这类人在消化方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,除此之外,有些人还经常会出现的头晕目眩、心慌等不适,这些其实都与脾胃有关,中医认为,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,同样也是身体的后天之本,而且这两个症状,都与血液有关,血液在身体里正常运行,能够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,若是血虚,往往就会难以濡养头面,随之也会在身体上出现问题。 至于如何判断这两种症状跟血虚有关,方法其实也很简单,一般来说,可以从患者的面色和舌脉上入手,要是面色苍白且舌苔淡白,脉沉细无力,便可以认为是脾虚化源匮乏所导致的气血不足,而对于这样的病症,中医也是自有妙方可以改善,那就是鼎鼎有名的小建中汤。 小建中汤是医圣张仲景的一个经典方剂,出自《伤寒论》,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,加倍芍药,增添饴糖组成,也就是说,这个方剂由饴糖、桂枝、芍药、炙甘草、大枣、生姜配伍而此,具有温中补虚、和里缓急的作用,主要用于改善中焦虚寒、肝脾不和病症,比如,出现了腹中拘急、神疲乏力、虚烦不宁等症状时,此方就具有一定的疗效。 图片 在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中,桂枝和芍药这一药对其实很常见,比如桂枝汤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剂中,均可以看见这两味药材。其中,桂枝辛甘而温,具有解肌发表、温通阳气的效果,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病邪,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的改善;而白芍具有敛阴止汗的效果,这两味中药合用,对于卫强营弱,营卫不和之太阳表虚证,可调和营卫;另一方面,桂枝甘温,可以温助中焦脾胃的阳气,而白芍可以敛阴,归入肝经,可以柔肝止痛以缓急,两药合用,若是白芍的用量倍于桂枝,则可引桂枝入里,温脾散寒,和中缓急。 而生姜、大枣和炙甘草,这三味药材,也是张仲景的常用中药,生姜可温补脾胃之阳而散寒,大枣补脾生血,炙甘草补脾胃之气兼调和诸药。最后的饴糖,其实是一味很容易被忽视的药材,不少人也怀疑过这味药材的功效,但饴糖味甘性温,具有很好地补脾益气、缓急止痛之效。 图片 当然,关于这个药方的运用,也十分灵活,若是气虚症状比较严重,那么就可以在其中加入黄芪,变成黄芪建中汤,此方专用于中焦虚寒并见气虚的患者,在原方的基础上,增强了补气的能力。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,对于高血糖的患者来说,可酌情减少饴糖用量或将其去掉,另外,湿热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随意使用,以免加重自身病症。 温馨提示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平台立场。本文仅作知识分享,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,不能代替医疗建议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。如有诊疗需要,请到当地医院就诊。END ——妙用中医,健康人生,精彩内容,广而告之——↓中医改变生活,好物走进生活↓学中医,有前途↓关注公众号@神希园服务号 设为星标↓ ↓更多交流,请关注视频号↓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|